我國
玻璃鋼船艇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發(fā)以來,增強材料長期使用單一的玻纖布。而國外則普遍采用玻纖布與短切破纖氈(以下簡稱短切氈)相間隔的鋪層結構。這種一氈一布的鋪層結構是很好的鋪層方式,具有多種優(yōu)點,但至今未能在國內玻璃鋼船艇企業(yè)推廣,根本原因是價格因素在起作用。
用坡纖布作增強材料制成的玻璃鋼、其拉伸、彎曲強度均較高,但對船艇產品來說,剛度要求更為重要。全部用玻纖布制成的玻璃鋼船,在滿足剛度要求時,其拉伸、彎曲強度均為實際需要的10倍以上,從這種意義上說,艇殼板全部采用強度高的玻纖布是一種浪費。
相比起來“一氈一布”結構既合理又經濟,其優(yōu)點是:
。1)制成的艇殼強度適宜,符合船艇要求。
。2)增厚效果比玻纖布好。以400克/m2規(guī)格為例,玻纖布成型的玻璃鋼厚度約0.52毫米;而同規(guī)格的短切氈制成的玻璃鋼厚度約1毫米,增加厚度近1倍。所以使用短切氈可以減少增強材料層數(shù),提高勞動效率。
。3)致密性好。由于短切氈空隙大,定長的短切纖維不連續(xù),用短切氈制成的玻璃鋼含樹脂多,且樹脂中無貫穿性的水分滲透通道,所以防滲性更好。
因此、不少有識之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呼吁我國玻璃鋼船艇企業(yè)也采用“一氈一布”鋪層結構,但時至今以,除一些外資企業(yè)和港臺企業(yè)外,一般企業(yè)甚少采用,有些只在殼板中使用1-2層短切氈。究其原因,在于經濟因素。
短切氈是將玻璃纖維紗切成定長后粘結而成,加工方法較簡單,無需像玻纖布那樣經過繁雜的紡織過程,價格理應比玻纖布低:加上短切氈在成型玻璃鋼時含樹脂量比玻纖布多一倍,在國外,不飽和聚酯樹脂價格低于玻纖布(為無堿玻纖布),因而采用玻纖氈時,成本比采用玻璃布的低。船艇殼板用氈越多,成本就越低。
但在我國,短切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發(fā),由于用戶不多,銷量不大,企業(yè)生產設備效率不能充分發(fā)揮,這些原因導致短切氈價格居高不下,造成用短切氈增加生產成本,用得越多,成本增加越多。這就是我們的國情與別國不同之處。
經過不斷努力,現(xiàn)在短切氈價格已逐步下降,現(xiàn)在玻纖布(本文均指無堿布)高出30-50%,目前不飽和聚酯樹脂價格也已稍低于玻纖布。這對推廣“一氈一布”鋪層結構是有利的。我們要繼續(xù)呼吁玻璃纖維行業(yè),采取低價薄利的銷售策略,只要短切氈價格降至與玻纖布相當水平,“一毯一布”鋪層結構就會推開,玻纖行業(yè)與玻船行業(yè)均將受益。